为全面备战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赛场应对水平,28日晚,国家攀岩队特邀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凯在京开展“赛前心理调节策略”专题讲座,帮助队员更科学、更系统地应对赛前压力,强化心理素质建设。国家攀岩队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及复合团队人员共同参与此次培训。
张凯教授自2006年起连续入选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宣讲团,是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教练员心理培训的核心专家,曾为数十支国家队开展专题讲座数百场,长期服务于国家级、省级高水平竞技队伍的心理训练与咨询工作,实战经验丰富、理论体系完备。
此次讲座立足实战、紧贴赛场,张凯教授围绕“如何在世界级大赛前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出了七项实用建议,此次讲座中,张凯教授围绕“如何在世界级大赛前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结合长期服务国家队的丰富实战经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了系统而具体的心理调节策略,帮助运动员在高压赛前环境下更从容地面对挑战:
1.确立合理的比赛目标
张凯教授指出,目标的设定是赛前心理建设的起点。过高的目标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过低的目标又难以激发潜能。建议运动员以平时训练成绩的“众数”为标准设立合理的结果目标,激励自身,减轻对成绩的过度焦虑。
2.正确看待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动能
“紧张不是敌人,而是身体进入战斗状态的信号。”张凯教授强调,适度紧张可以提升专注力和反应速度。运动员应学会接受紧张,而非压制紧张,通过呼吸调整、肌肉放松训练、积极暗示等方法将紧张转化为动力。
3.科学面对赛前失眠问题
针对运动员普遍存在的“赛前睡不着”现象,张凯教授给予科学解释:赛前一日的失眠并不会显著影响第二天的竞技表现,关键在于“躺在床上保持安静和放松”。同时,她建议不要强迫自己入睡,而是建立赛前稳定的作息节律,通过放松训练和睡前仪式来帮助入眠。
4.聚焦可控因素,提升自我掌控感
张凯教授强调,运动员要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能控制的环节上,例如准备工作、技术动作、赛场策略等,并学会接受突发事件如比赛延迟、设备故障等不可控因素,避免因外界干扰导致情绪波动。她提出:“放弃对结果的执念,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5.引导注意力专注于“现在、自己、过程”
为避免注意力分散或被他人表现影响,张凯教授建议运动员将注意力牢牢锚定在比赛当下,不回顾失误、不提前预设结果,时刻提醒自己:“我只专注于此刻的动作和节奏。”
6.使用积极语言与固定行为构建稳定心态
他强调,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在日常训练中培养使用“积极语言”激励自己,如“我准备好了”“我控制得很好”“我正在进步”。同时,张凯教授建议建立赛前固定流程(如固定热身动作、穿戴顺序、心理口令等),这些熟悉的行为会在比赛当天形成心理“锚点”,帮助运动员迅速进入状态,提升心理稳定性。
7.建立个人的心理净化程序
最后,张凯教授特别介绍了“心理净化程序”的概念——即在赛前设立一套清晰的心理准备步骤,如赛前冥想、呼吸调整、内部对话、自我鼓励、定点凝视等,使运动员进入“比赛模式”。这一程序可帮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清除杂念、集中意志、激活潜能,赛出最佳水平。
讲座最后,张凯教授借苏东坡与佛印的哲理故事点明主题——心理调节的最终目标在于“知行合一”,唯有将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心理素质的根本提升。
讲座结束后,张凯教授与国家攀岩队教练组就心理训练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各位教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提问,张凯教授也根据多年一线经验逐一给予专业解答,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在备战过程中的心理支持能力。
此次讲座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工具,也为教练团队的科学备战提供了重要思路,为国家攀岩队备战世界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未来,国家攀岩队将在技术与心理双线并进中,力争在成都世界运动会赛场上实现更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