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杂志 合作伙伴
蓝剑饮品集团
kailas
明月镜片
波司登
奥索卡
康姿百德
赞助商
途虎养车
原始人
好益多
花岗岩
知岐健康
兄华
探拓户外
华舰体育
pelliot
首页 >> 其他活动 -> 正文

【东京奥运会】攀岩运动和中国攀岩迎来奥运时刻

2021-08-04 14:06 中国登山协会

  在现代奥林匹克100多年的历史上,竞技攀岩只是众多项目中的新生力量。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首秀”,同时也是中国攀岩的奥运“首秀”—— 潘愚非率先迎来奥运时刻,这是中国攀岩走向世界最坚实的一步。

  

  文/卢明文

  8月3日下午,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大家的目光紧紧盯着电视屏幕,期待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男子全能预赛开赛。

  

  

  △登山中心组织观看比赛

  广州、深圳、上海、武汉、重庆、西藏……全国很多攀岩馆举办活动,和岩友一起观看中国攀岩奥运“首秀”。

  

  

  △各地岩馆组织观赛活动

  直播画面传过来了:从岩壁顶端俯瞰速度赛道的镜头充满张力,阳光从岩壁后面照过来,现场宽阔,观众却不多。然后,第一对选手出场。

  比赛开始了。比赛这就开始了?

  有着17年攀岩赛事解说经验的赵玉燕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对于今天的开赛,期待太久!然而,我们都没经历过奥运会攀岩比赛,在一副懵懂的状态下,想象过无数次的奥运攀岩赛场迎面而来——比赛竟然开始了!”

  是的,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了近6个小时。

  攀岩即人生

  难以平静。

  当东京湾的夜色降临,竞技攀岩赛场的岩壁被灯光照亮,成为一个全世界关注的舞台。舞台的中央,蕴含着力与美的人体与坚硬的岩壁一次次亲密接触、激烈碰撞,最终达成和解。

  夜已深,期待已久的攀岩奥运“首秀”终于告一段落,赛场熄灭的灯光,明天将再次点亮。

  这是攀岩吗?不,绝不仅仅是攀岩,更像是我们浓缩的人生。

  如果将漫长的一生浓缩到几个小时,从速度、攀石到难度的每一个阶段,正是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速度赛:无所畏惧、一门心思向上攀爬,看谁爬得更快,过程中失误频频;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潘愚非在速度赛中

  攀石赛:4条线路,每条线路5分钟,不限次数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年轻可以犯错,错了从头再来,重要的是迎难而上、永不放弃,这诠释的正是我们的青春年华。

  

  △潘愚非在攀石赛中

  难度赛:一次机会,看谁爬得更高;没有了年少轻狂,剩下的是稳中求胜,大智若愚。

  

  △潘愚非在难度赛中

  在攀石赛中,我们看到倒数第二位出场的奥地利选手雅各布·舒伯特(Jakob SCHUBERT)在完成4号线后仰天嘶吼,那种历经磨难后的成功释放令人动容。

  在难度赛中,我们听到有着标志性“长脖子”的亚当·翁德拉(Adam ONDRA)在攀爬中的喘息和低吼,竟然有着美妙的韵律,宛如天外之音。

  喘息、嘶吼、灵敏、绝对力量、跳跃、平衡……人体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极限?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可能?人类可能是因为生命太短暂,所以创造出攀岩这种运动模拟人生,让人可以一次又一次尝试不同的生命历程,挑战自我的极限。

  21岁的潘愚非完成了奥运“首演”,他从速度赛的最后一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在攀石赛和难度赛中分别获得第8名、第7名,最终获得全能第14名。

  
       
       

  潘愚非在速度赛、攀石赛、难度赛赛场上

  全世界最优秀的20位男子攀岩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比拼,能获得第14名,对于发展仅仅30多年的中国攀岩来说,已经是远超预期、创造历史的战绩。

  更何况,3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三项全能改为两项全能(难度+攀石),而潘愚非这两项的成绩都进入了前8名,未来可期!

  别忘了,还有我们的女子奥运选手宋懿龄,她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登上奥运赛场的准备。

  男子8强决赛名单出炉

  经过激烈争夺,最终8位选手进入决赛,其中美国、法国选手各占两席,日本、奥地利、捷克和西班牙各有一名选手入围。  

  法国兄弟携手挺进决赛

  但哥哥意外因伤退赛

  两位法国男子奥运选手巴萨·马文(Bassa MAWEM)、米克尔·马文(Mickael MAWEM)是亲兄弟,弟弟米克尔·马文是在哥哥巴萨·马文的影响下开始攀岩的,哥哥是速度攀岩名将,弟弟更擅长攀石。

  

  △米克尔·马文(左)、巴萨·马文两兄弟(图片来源:IFSC)

  从本次的比赛表现来看,两人互相“取长补短”,不知道私下里相互传授了多少攀岩秘籍:哥哥速度夺得第1,弟弟也不差,获得第3名;弟弟的强项攀石夺得第1——真的是夺得,从楢崎智亚这样的攀石大神手中“夺“过来的,哥哥获得第18名。

  “上阵亲兄弟”,即使是到了奥运赛场上,“1+1”还是大于“2”。但据最新消息,哥哥巴萨·马文由于在昨日的男子全能预赛难度赛中下二头肌肌腱完全断裂,宣布退出决赛。执裁本届奥运会竞技攀岩比赛的国际裁判程莹介绍,根据比赛规则,即使有选手退赛,也不会递补另外的选手晋级,因此5日的男子全能决赛将只有7名选手参加。

  手绘线路 专业解读

  男子全能预赛攀石线路

  竞技攀岩奥运“首秀”,不仅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40位攀岩运动员(男、女各20名),还有优秀的裁判员和定线员参与。无论是攀石赛还是难度赛中的线路,都兼顾了技术需求和观赏性,引领了竞技攀岩线路的潮流和风格,极具参考价值。

  为了让广大攀岩爱好者对男子全能预赛攀石、难度线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山野》杂志特邀国家级定线员刘思超对全部线路进行分析和解读,以飨读者。

  线路分析

  刘思超

  国家级定线员,中国登山协会攀岩专业委员会定线组副组长,苏州星空攀岩创始人。

  线路一

  线路一是典型的平衡线,考验运动员踩坡面造型、小脚点的能力。其中有几个造型边上用黄色的点堵住了,是为了防止运动员抓造型的边。

  

  图:线路一(视频截图)

      

  图:线路一示意图(手绘:刘思超)

  点评:平衡线是潘愚非比较擅长的,只用了两把就成功完攀。第一把在起步的时候滑脚;第二把比较顺利,在快结束时身体有一个轻微向外的晃动,但他能用身体力量控制住,这一点非常厉害。

  线路二

  线路二是攀石预赛里最难的一条线路,对运动员的指力要求很高,线路解读也比较难,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攀爬方法。

  

  图:线路二(视频截图)
    

  图:线路二示意图(手绘:刘思超)

  点评:潘愚非在进行了几次尝试后,起步选择用右脚踩第一个脚点,左脚迈出踩左边造型支点,然后进行换手的一套组合动作,但根据后面其他完成这条线路运动员的动作来分析,应该是先用左脚踩第一支点,右脚勾起步造型,然后换手出左手撑左边的造型,再抬右脚踩起步造型上的蓝色打钉点,利用左手和右脚形成的对抗力将身体顶起来,出右手抓得分点。潘愚非2号线路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解读失误。

  线路三

  线路三是典型的连续动态线,结束动作是一个双手动态反撑,对核心和肩背力量要求非常高,个子高做起来会相对比较容易。

  

  图:线路三(视频截图)

       

  图:线路三示意图(手绘:刘思超)

  点评:潘愚非用了与其他运动员不一样的方法,他是直接用右手单手抓过渡点,交叉手抓得分点,这个动作比较难做;而其他运动员是双手抓过渡点,然后出右手抓得分点。此外,他找到感觉拿到得分点的时候时间有些晚了,导致后面结束动作的尝试次数只有两次,未能成功完攀。

  线路四

  线路四是一个倒钩起步、胀手结合动作结束的线路。

  

  图:线路四(视频截图)
      

  图:线路四示意图(手绘:刘思超)

  点评:由于平时经常训练倒钩动作,潘愚非起步比较轻松。但从倒钩过渡到胀手这一步,需要较强的肩背力量,而这是他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因而未能完攀。

  攀石线路整体感受:线路动作少而精

  4条线路风格各不相同,每条线路只有两个核心动作,简单明了;但是非常考验选手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并且,所有线路动作没有被选手破解,说明本次奥运会竞技攀岩定线团队在设计线路时非常严谨。

  同时,线路的观赏性也很好:三号线的动态和四号线的倒挂,都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了攀岩运动的魅力。

  

  △潘愚非在男子全能预赛难度比赛中(图/朱艳东)

文/卢明文  图/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