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杂志 合作伙伴
蓝剑饮品集团
kailas
明月镜片
波司登
奥索卡
康姿百德
赞助商
途虎养车
联想
原始人
好益多
花岗岩
知岐健康
兄华
探拓户外
华舰体育
pelliot
首页 >> 关于协会 -> 正文

中国登山协会发展历程

2024-04-07 15:52

  登山历史业绩辉煌

  1955年,现代登山运动来到中国。由许竞、师秀、周正、杨德源几名中国队员与苏联登山运动员联合组成帕米尔登山队,成功地登上了帕米尔高原海拔6673米的团结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峰。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高海拔的山峰,这奏响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序曲,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诞生。

  195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举办了登山训练班,培养出中国早期的一批登山运动员,并组成中国的第一支登山队。当年4月25日,由队长史占春率领的32人登上了海拔3767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从此拉开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序幕。

  1957年5—6月,由29名登山运动员组成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正式攀登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并于6月13日6名队员成功登顶。这是我国第一次独立组队和首次独立登顶的海拔7500米以上高峰。这一成功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史上的新纪录,还超过了当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登山最好成绩,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登山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迈进了世界先进水平。

  1958年6月,中国登山协会正式成立。

  1959年7月,中国男女混合慕士塔格峰登山队,创造了登山队(33人)集体安全登上海拔7500米以上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其中8名女队员打破了当时世界女子登高记录。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王富洲、屈银华、贡布3名队员成功地实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诞生仅5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从北坡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创举,为中国现代登山运动揭开了光辉的一页,从此,中国登山队跨入世界强队行列。

  1964年5月2日,有10名登山队员一举成功登顶地球上最后一座8000米以上的处女峰——希夏邦马峰,再次展现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发展水平和实力。

  1975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8名男队员和女队员潘多登顶珠峰成功。潘多同时成为世界上从北坡登上珠峰的第一位女性。登山队员们还在珠峰顶峰竖起测量标杆,为不久后准确地测量当时世界公认的珠峰高度(8848.13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从1980年起我国对外开放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8座山峰,开展接待外国人自费来华登山和登山旅游的业务。开放外国人来华登山,促进了中国登山界和世界登山界的各种交流,加强了与各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与世界各国的登山组织建立起密切的友好关系,引进了先进的登山技术和装备,对促进和发展我国现代登山运动有积极意义。

  1988年5月5日,从珠峰南坡登顶的中国和尼泊尔运动员,与北坡登顶的日本运动员的双手在世界之巅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实现了珠峰顶峰会师的人类伟大创举。这次登山活动诞生了多项人类攀登珠峰新纪录:首次南北双向跨越珠峰;首次在珠峰顶峰南北两侧运动员会师;首次在顶峰进行电视现场直播;首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场景;单日登顶人数12人;中国运动员次仁多吉在顶峰停留90分钟;中国运动员大次仁成为第一个从南坡登顶珠峰的中国人。

  在1988年中、日、尼三国双跨珠峰成功之后,中国登山协会李致新、王勇峰同志经过11年的不懈努力,于1999年5月22日登上了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之巅,从而完成了“挑战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漫长历程,他们也因此成为第一批完成此壮举的中国人。

  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7分,中国登山队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首次实现了奥运火炬珠峰传递,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国际奥委会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旗在世界之巅飘扬。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成功,开创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新篇章。

  2020年恰逢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60周年,新一代登山健儿发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圆满完成了珠峰高程测量登山任务。在全国人民正处于新冠疫情肆虐的危难之际,一身正气的登山人再一次展现了满满的正能量,体现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向上的朝气活力。同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登山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登山精神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登山队成员频频走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和青少年冬夏令营进行登山精神和文化宣讲,让生动形象的登山故事感动人,让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激励人,让昂扬向上的登山文化感召人。

  积极推动制度建设

  贯彻“服务、引导、规范”的工作方针和“科学、文明、安全、环保”的户外运动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登山户外运动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根据《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和《国内登山管理办法》,做好我国山峰攀登活动的管理。针对新需求产生的新问题,目前正在修订《国内登山管理办法》。

  2013年攀岩被列为第一批高危体育项目,为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对高危体育项目经营管理的要求,我们及时修订经营性攀岩场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并通过制定培训大纲、设计题库、编写教材,完善了国家职业资格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

  为落实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我们牵头起草了十三五期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并由体育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于2016年正式发布。围绕此规划,制定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青少年户外营地等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标准。

  为规范协会开展商业性合作,制定了《中国登山协会赛事服务收费暂行办法》《中国登山协会市场开发实施细则》等规定,为落实“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规范登山户外运动赛事的组织,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及本运动项目特点,制定并发布了登山、攀岩、山地户外等十余个项目的《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等规范性文件。

  构建攀岩运动发展体系

  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教练出国学习,回国后在北京怀柔大水裕景区的天然岩壁上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攀岩比赛,这标志着攀岩运动正式引入中国。

  1990年第一次人工场地攀岩赛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举行;1993年第一届全国攀岩锦标赛在吉林长春举行;1993年我国首次在吉林长春承办了亚洲攀岩锦标赛;1995年攀岩被原国家体委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郎酒杯”全国攀岩邀请赛,通过成功的商业化运作,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从此我国的攀岩赛事组织进入了商业化运作阶段,并日趋成熟。

  2009年7月,第十届世界攀岩锦标赛在青海西宁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我国的赛事组织和管理能力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攀岩入奥是国际攀岩界的共同梦想,攀岩是2014南京青奥会展演项目,中国登山协会抢抓机遇,顺利完成了场地建设、队伍组建等任务,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国积极承办国际赛事,成为世界上承办国际攀岩赛事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登山协会作为国际攀联的创始成员和黄金会员,不断加强与国际攀岩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献计献策,不断增强中国话语权。

  2016年攀岩正式成为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2017年全面启动奥运备战工作,制定了备战方案,落实队伍组建、训练和参赛等各项具体工作,创造性地成立共建国家集训队和复合型保障团队等举措,运动水平快速提升。

  2019年我国攀岩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多项新突破,潘愚非和宋懿龄成功拿到东京奥运会参赛名额。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面对世界顶级选手,奋勇拼搏,发挥正常,虽未能进入决赛,但为备战巴黎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经验。

  2024年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设男女全能和速度4个单项。我们补短板、强弱项,于2021年底制定了详细的备战方案,通过广泛的选拔,科学的训练,层层筛选出参加资格赛的运动员。2023年8月在瑞士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是第一场资格赛,速度选手龙金宝顽强拼搏,为中国队夺得第一张奥运入场劵。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中国攀岩队团结协作、奋勇攀登,实现多项突破,共获得2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

  山地户外赛事活动精彩纷呈

  2000年,中国登山协会成立户外运动部。2000年8月22日-24日在吉林第一次自己设计组织并主办了“长白参杯全国大学生登山越野挑战赛”,开创了国内自主举办山地户外运动比赛的先河。

  2002年,首次召开全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大会。随着专业俱乐部的大量涌现,山地户外运动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形成了以露营、野外生存、山地穿越、户外拓展等为主要内容的山地户外运动。

  2005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列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标志着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多年的积累,武隆山地户外挑战赛、百色乐业山地户外挑战赛等都已成为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近年来,山地户外赛事活动精彩纷呈,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赛事类型不仅有专业性很强的山地多项挑战赛、山地越野跑等,也有以健身休闲为主的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全国徒步大会、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等,这些赛事活动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形成了一定的赛事品牌价值。

  从2014年开始,已举办全国公益徒步活动60场、全国山地徒步大会73场、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132场,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271场、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75场。其中,新年登高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逐年提升,已被体育总局列为全民健身“1号活动”,成为最具品牌价值的活动。此外还有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中国健身名山登山系列赛、全国户外运动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共计举办661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开始开展的滑雪登山运动,经过大量的赛事活动、技术培训和国际交流,运动发展体系日趋完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滑雪登山队自2021年成立以来,先后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事,取得了不俗成绩,在西班牙举行的2023国际滑雪登山联合会世锦赛上,中国队共收获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四位。滑雪登山运动已被国际奥委会列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滑雪登山运动体系正逐步建立,冬奥备战工作正积极推进。

  普及推广青少年户外运动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登山协会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自1986年开始就组织登山夏令营,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推广青少年攀岩,2017年成立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年委员会。登山户外运动已在青少年中得到较好的普及推广。

  目前,我国构建了由普及推广、竞训结合及相关配套举措组成的青少年攀岩发展体系。在普及推广方面,以“攀岩希望之星”活动为抓手,同步推进“攀岩进校园”计划,近几年青少年攀岩人口数量稳步增加,我国15岁及以下的青少年攀岩人口约占75%。

  在赛事方面,目前已形成全国青年锦标赛、全国少年锦标赛、全国青少年U系列联赛、全国青少年公开赛四大赛事,每年举办赛事的场次和参赛人数迅速增加,竞技水平以及赛事组织水平显著提高。

  在青训方面,以“赛训结合、以赛促训”为指导思想,以青训基地和部分优秀俱乐部为抓手,组织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冬训营和夏训营。通过集训和参赛选拔年轻队员参加国际比赛和中攀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队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

  在配套工作方面,制订并推出攀岩后备人才选拔标准、青训大纲、攀岩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青少年攀岩比赛《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等规范性文件,逐步解决了攀岩运动员如何选拔、怎么训练、在哪里练,以及青少年比赛如何办等关键性问题。

  打造“营动中国”冬夏令营品牌,建立青少年户外营地体系。立足登山户外项目特点和自身传统优势,自1986年开始连续38年组织特色鲜明的青少年登山夏令营,通过开展徒步、露营、登山、攀岩、野外生存、基本救护等活动和课程,让青少年获得了户外运动和野外生存的技能,培养了广大青少年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015年承接总局青少司的青少年户外营地工作,先后完成了青少年户外营地建设规范、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和系列丛书编写、标准制定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推出了以“营动中国”为品牌的全国青少年户外冬夏令营系列活动,近几年总参与人次已超30万,受到体育总局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还与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共同举办了三届全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大会。

  加大力度培养人才

  为了满足社会对登山运动专门人才的需要,及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中国登山协会自1999年开始展开培训工作,并于2005年成立培训部,专门负责登山及相关运动(高山探险、山地户外运动、攀岩)的等级培训认证和技术培训工作。

  攀岩指导员培训是首个开展的从业资格培训,从2001年开始举办。2003年,首次举办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从1999年开始,每年冬季举办攀冰技术培训班,该班也是协会系统开展培训的首个课程,为学员逐步走进雪山、攀登高山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003年10月,全国首期初级高山向导培训班在四川田海子山拉开帷幕,高山培训从此走向规范化。2006年举办了为期两年的高级登山人才培训班(CMDI)。培训班的形式是全脱产式,学员以新疆、青海、四川和贵州等西部地区为主,聘请了法国的国际高山向导授课,主要为西部地区登山户外运动发展培养人才,毕业后的学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中国登山协会不断推出新课程以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相继开展了攀岩裁判员、攀岩定线员、户外裁判员、救援志愿者及全国高校教师攀岩、户外培训班。

  2021年,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1年7月,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正式更名为“反兴奋剂与科研培训部”。自1999年开办培训以来,截至2022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包括攀岩、户外、营地等项目在内的33个类别共1784期培训,累计培训学员50761人,这些技术骨干为中国登山户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为适应攀岩项目发展的新需求,加快攀岩教练员队伍建设,2023年启动了攀岩教练员培训体系工作。第一期全国攀岩教练员讲师培训班于9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功举行,分ABCDE五个等级的攀岩教练员培训工作将陆续在全国展开,此举将逐步缓解我国攀岩教练严重缺乏的局面。

  自2013年启动的“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开展户外安全宣传,实现安全关口前移。截至2020年年底,共在全国的28个省市区累计举办讲座100余场,覆盖人数达百万。

  2018年成立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救援委员会,编写教材,培养师资,共举办培训班74期,通过考核近1800人次,为各地应急管理部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